科技日報記者 張強 ?通訊員 陶海濤 劉哲峰
近日,解放軍總醫(yī)院第五醫(yī)學中心腫瘤醫(yī)學部主任胡毅教授和感染醫(yī)學部主任王福生院士,聯(lián)合牽頭撰寫的《成人癌癥患者合并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診治建議》(下稱《建議》)在《中華腫瘤雜志》發(fā)表,為全國癌癥患者在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期間的臨床診治提供了解決方案和權威專業(yè)的指導。
治療策略與非腫瘤人群差異較大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2022年12月起,我國對新型冠狀病毒的管控措施逐步調整,新型冠狀病毒陽性病例增加。相關統(tǒng)計顯示,腫瘤患者約占全部新型冠狀病毒感染人數的2%。
胡毅教授介紹,惡性腫瘤患者感染新型冠狀病毒的概率是普通人群的1.46倍,新近確診的惡性腫瘤患者感染的概率可能是普通人群的7倍,其中白血病、非霍奇金淋巴瘤和肺癌患者感染新型冠狀病毒的風險最高。合并惡性腫瘤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患者預后較差,疾病突然惡化的風險更高。
“與非腫瘤患者相比,腫瘤患者年齡更大,肺部受累范圍更大,ICU入住率和病死率更高?!蓖醺I菏空f。
胡毅表示,“腫瘤患者是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流行中的‘弱勢’群體,由于受到疾病本身、抗腫瘤治療等相關因素的影響,更容易被感染,感染后發(fā)展成重癥的風險會更高,且治療難度和策略與非腫瘤人群存在較大差異,需要更加精細的個體化治療方案?!?/p>
因此,胡毅于2023年1月召集中國臨床腫瘤學會(CSCO)老年腫瘤防治專家委員會的全體專家展開問卷調查及數輪意見征詢,與來自全國腫瘤、呼吸、感染領域的眾多專家學者,在王福生院士等專家的指導下共同商議腫瘤患者合并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臨床診治關鍵問題,并最終對此類患者的流行病學、臨床表現(xiàn)、鑒別診斷、重癥相關風險因素、抗腫瘤治療后期恢復及疫苗接種等方面的診治建議達成共識。
胡毅教授表示,CSCO老年腫瘤防治專委會的多位專家曾治療大量感染新型冠狀病毒的腫瘤患者,積攢了豐富的治療經驗,特別是在鑒別診斷、抗病毒和抗炎治療的選擇、后續(xù)繼發(fā)感染的處理等方面提出了眾多建設性意見。
將為診治提供權威專業(yè)的指導
胡毅介紹,腫瘤手術、化療、靶向治療等系統(tǒng)性治療以及放療均受到新型冠狀病毒大流行的影響。一些近期接受化療或手術的患者比未接受治療的患者有更高的重癥風險,腫瘤患者在機體免疫能力受抑制的情況下,抗腫瘤治療特別是免疫治療會導致感染新型冠狀病毒后疾病嚴重程度更高和較高的細胞因子風暴風險,為患者的預后帶來嚴重不良影響。
“目前,如何權衡抗新型冠狀病毒與抗腫瘤治療仍存在許多未知。”胡毅說。
王福生院士介紹,“腫瘤患者感染新型冠狀病毒的臨床癥狀和影像表現(xiàn)與非腫瘤患者較為類似,多數患者存在發(fā)熱、咳嗽、惡心嘔吐、腹瀉等癥狀,但合并惡性腫瘤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患者疲勞和呼吸困難的發(fā)生率更高,有腫瘤病史的患者從發(fā)病到呼吸困難的發(fā)病時間明顯短于無腫瘤病史的患者?!?/p>
《建議》顯示,在重癥相關的風險因素上,化療、放療、免疫治療、靶向治療等抗腫瘤治療對新冠病毒感染的病情發(fā)現(xiàn)均有不同程度的影響;在診斷上,腫瘤患者常合并有癌性淋巴管炎、放射性肺炎、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相關性肺炎等間質性炎癥改變,在與新冠肺炎的鑒別上有時較為困難,但又有各自的特點,臨床需要結合病原學檢測等綜合判斷;在治療上,在遵循衛(wèi)健委第十版治療指南的基礎上,激素的使用、聯(lián)合抗炎治療的時機、激素的劑量、抗病毒藥物的應用等需要結合腫瘤病人的既往病史、病情做相應個體化的調整,需特別關注抗病毒藥物與小分子靶向藥物間的相互作用;在抗感染治療上,應用時也需要關注腫瘤病人繼發(fā)性細菌真菌感染的特點;疫情結束后如何開展后續(xù)抗腫瘤治療等大家非常關注的焦點問題也在《建議》中提出了明確的方案。
記者了解到,《建議》的出臺將為成人癌癥患者合并新冠病毒感染的診治提供權威專業(yè)的指導,針對診治共識存在的不足,團隊還將繼續(xù)進一步探討和積累經驗,并進行動態(tài)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