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北京2月17日電 (記者李依環(huán)、郝孟佳)優(yōu)化早高峰時段北三縣地區(qū)進京交通方式,推廣具有抗癌作用的栗樹蘑、蒲公英等藥食同源植物人工種植,在西北三環(huán)交會處增加道路隔聲屏……日前,第十四屆北京市中小學生科學建議獎和科學建議提名獎評選結果公布,10個項目獲得2022年度北京市中小學生科學建議獎。
(相關資料圖)
記者從15日舉行的項目展示交流活動上獲悉,本次評選活動共收到申報項目9835項。其中,科學建議2394項,建言獻策7441項,逾萬名學生參與活動。建議范圍涉及智慧北京建設、交通綜合治理、中軸線文化遺產保護、公共衛(wèi)生與健康、生態(tài)環(huán)境保護、鄉(xiāng)村振興發(fā)展、京津冀協(xié)同發(fā)展等一系列社會熱點問題。
“建議”源于真實生活情境 中小學生廣泛開展調查實證
實地調研、查閱資料、親身采訪......“城市小主人”的建議并非“憑空想象”,他們從生活實際中獲得建議“靈感”,也為提出真正可行的解決方案做了很多嘗試和努力。
“我家就在高速路邊,是進京方向。我和小伙伴想讓汽車跑起來,而不是一到早高峰就堵住?!北本┦谐枀^(qū)芳草地國際學校甘露園分校學生關注到“北三縣早高峰時段進京交通問題”。學生們在社會實踐中進行了實地調查,發(fā)現(xiàn)早高峰進京呈現(xiàn)車流量大、時間集中,交通不暢等特點,提出了“公交為主,鐵路為輔,汽車相補”的十二字解決目標,以及包括增設通勤火車、改進公交運輸方式等具體建議。
北京市朝陽區(qū)芳草地國際學校教師告訴人民網記者,為了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自主社會調查,學校各學科教師在授課過程中強調把學到的知識應用到實際生活當中。通過在學科教學中加強真實情境下的問題解決能力培養(yǎng),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核心素養(yǎng)進一步得到提升。
北京市第八十中學小紅門分校學生劉宣霆關注到北京市生態(tài)公園蚊蟲大量孳生繁殖,侵擾游人正常的休閑生活,并且容易傳播疾病影響公眾身體健康,故提出改善公園植物布局、疏闊植物空間,加強水系管理、環(huán)境衛(wèi)生治理,使用空氣捕蚊機等具體建議,以減少蚊子的建議。
劉宣霆告訴記者,在建議撰寫前,他走訪了許多公園,同時認真觀察記錄公園的各項數(shù)據,比如公園的特征、植被種類和水系特點、衛(wèi)生管理、蚊蟲密集區(qū)等。在對數(shù)據進行分析后,他再次進行具體詳細的實地調查,采訪公園的管理人員、游客、綠化人員等,還進行了文獻調研,同時請專家給予指導,確保建言可行性、科學性和普適性。
“科學建議獎”評選連續(xù)舉辦14屆收到參評報告超3萬份
據了解,為保證本屆活動評審工作的科學、公正,活動組委會聘請了多所高校和科研院所的教授、研究員組成評審委員會,承擔初評、復評和終評工作。
在現(xiàn)場點評環(huán)節(jié),評審委員會成員、北京交通大學教授王毅表示,學生們的建議都是在真情實景下的社會實踐中得到的,盡管由于信息獲得和知識結構的限制,有些地方并不完美,但通過這項活動,可以幫助提升學生從社會實踐中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生們的創(chuàng)新能力、培養(yǎng)其社會責任感。同時,通過參與這個項目,同學們對科學研究方法也能有初步的理解和感受。
北京市少年宮主任秦蕾接受記者采訪時談到,與往年相比,今年的科學建議獎在選題上增加了中軸線申遺的內容。“本來以為受到疫情的影響,可能參與人數(shù)會少,但恰恰相反,這次的申報項目數(shù)是上一屆的1.5倍,這說明學生們非常愿意投身于科學建議,也立足自己身邊的小事、立足社會發(fā)展,來貢獻自己的思考和建議?!鼻乩僬f。
記者了解到,北京市教委從2008年開始在北京市中小學生中設立“科學建議獎”,號召廣大中小學生積極參加科普實踐活動,培養(yǎng)了他們的創(chuàng)新精神、實踐能力和熱愛祖國、熱愛首都北京的情懷,鼓勵他們積極為北京城市發(fā)展建言獻策。2009年舉辦首屆北京市中小學生科學建議獎評選活動,至今已連續(xù)舉辦十四屆,共吸引了4萬多名中小學生參與,收到參評報告3萬余份,評選出科學建議獎和科學建議提名獎278項。
素材來源:北京市教委。遇鏡霖 制圖
(責編:孫競、熊旭)關鍵詞: 中小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