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擁堵路段,系統(tǒng)接管實現自動駕駛,解放駕駛員的眼手腳。10日,長安汽車在重慶兩江新區(qū)發(fā)布中國首個基于實車發(fā)布達到量產狀態(tài)的L3級自動駕駛核心技術——交通擁堵自動駕駛TJP(Traffic Jam Pilot),這個國內首個發(fā)布的量產L3級自動駕駛技術。
擁堵情況下汽車可自動駕駛
在發(fā)布會現場,長安總裁朱華榮乘坐搭載該項技術的車輛行駛了20多公里,并進行直播,宣布L3級有限自動駕駛已完成量產開發(fā),將在2020年量產。
自動駕駛分為L0-L5級。L0級駕駛自動化,即應急輔助;L1級駕駛自動化:即部分駕駛輔助;L2級駕駛自動化,即組合駕駛輔助;L3級駕駛自動化,即有條件自動駕駛;L4級駕駛自動化,即高度自動駕駛;L5級駕駛自動化,即完全自動駕駛。
“L3級駕駛自動化是汽車從‘駕駛輔助’進入到‘自動駕駛’時代的標志性技術。”長安汽車智能化研究院智能駕駛所所長梁鋒華介紹,在駕車過程中,系統(tǒng)會動態(tài)識別駕駛員狀態(tài)和周圍環(huán)境,在最高每小時40公里以內的交通擁堵場景下,可以有條件地實現駕駛員長時間脫腳、脫手、脫眼,汽車自動駕駛。
梁鋒華表示,L3級自動駕駛將使用戶的注意力從擁堵路況中得到解放,將擁堵下所浪費的時間還給用戶。
系統(tǒng)確保自動駕駛任務的準確性
科技日報記者乘車體驗,看到車輛在啟動行駛上路后,前方屏幕提示車輛已經做好接管準備,駕駛車輛的梁鋒華解釋,用戶可以自己決定是否采用自動駕駛。隨后梁鋒華手和腳不再控制汽車,而車輛依然保持在道路上平穩(wěn)的行駛,在轉彎、變道、會車等方面也操作自如。 梁鋒華說:“在交通擁堵情況下,系統(tǒng)能有條件地實現駕駛員長時間脫腳、脫手、脫眼,在高速公路高速行駛時,能夠實現駕駛員脫腳、脫手,直至系統(tǒng)提醒接管。若用戶在提醒接管后仍不接管,則執(zhí)行風險減緩策略,減速停車。”
如何能夠做到?
梁鋒華介紹,由于不同傳感器各有優(yōu)劣勢,因此需要融合不同傳感器采集的數據進行分析。長安汽車L3級自動駕駛系統(tǒng),采用5個毫米波雷達、6個攝像頭、12個超聲波雷達作為主要傳感器,其感知范圍覆蓋3個360度,前方實現5重感知冗余,最大探測距離大于200米,測量精度為10厘米,可有效識別車輛駕駛環(huán)境中的車輛、行人、騎行者等多種目標和障礙物,同時可監(jiān)控駕駛的視野、疲勞等狀態(tài),為自動駕駛系統(tǒng)智能決策提供可靠依據。“系統(tǒng)能有效識別車道線、護欄、交通標識牌等信息,結合高精度地圖和ADAS地圖的道路信息,實現車道級高精定位和精準路徑規(guī)劃,可有效確保自動駕駛任務的準確性。”梁鋒華說。
自主研發(fā) 今年L3級自動駕駛將量產
“這標志著長安汽車自主研發(fā)的L3級自動駕駛從2000km無人駕駛測試的技術演示到真正實現量產,是‘北斗天樞計劃’智能化戰(zhàn)略重大成果的落地。”朱華榮說,L3級自動駕駛系統(tǒng)核心技術完全由長安汽車自主開發(fā)。長安汽車對所有核心算法擁有全部自主知識產權,當前已擁有軟件專利47件,軟件著作權7項,論文3篇。已經完成數萬個場景匹配測試,5000萬公里測試里程。
據了解,長安汽車從2009年開始自動駕駛的整體布局和規(guī)劃,組建團隊,立項研發(fā)自動駕駛汽車。截至目前,已掌握200余項智能化核心技術,70余項智能化功能在量產車型上搭載,其中21項為國內首發(fā)。
長安汽車L3級有限自動駕駛將在今年量產,同時今年,長安汽車將不再生產非聯(lián)網新車,實現新產品100%聯(lián)網;2025年,長安汽車的車載功能實現100%語音控制,L4級智能駕駛產品將上市。(記者 雍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