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報記者 宋迎迎 通訊員 丁厚冉?常嘉琪
6月8日,山東青島平度市蓼蘭鎮(zhèn)的青農種子專業(yè)合作社的種植基地,微風吹過,金黃的麥浪翻滾,“豐”景美如畫。
全市綠色增糧小麥新品種新技術現場觀摩培訓會正在這里舉行。200多人的觀摩隊伍在田間地頭行進穿梭,觀摩新品種,學習新技術,共同探尋綠色增糧背后的科技密碼。
(資料圖)
良種是豐產豐收的關鍵
“青農6號、青農7號、青農1931等10個品種是我們自主選育并通過審定的新品種,其中青農6號、青農1931通過了國審。經過多年的示范推廣,這些品種綜合表現良好,受到種植戶的信賴。”在小麥新品種展示示范區(qū),基地經理侯元江介紹。
品種好不好,田間看表現。一方方小麥新品種試驗示范田里,30個小麥新品種表現各異。與會人員仔細觀察小麥的株型、株高、麥穗飽滿程度,對小麥長勢、抗病能力、產量等情況進行探討交流。
今年,青島市農技中心在全市范圍內共設置小麥新品種展示試驗示范點6個,展示試驗小麥新品種88個,均為近年來山東省審定通過的新品種,涵蓋了高產、優(yōu)質專用、旱地節(jié)水等類型品種。同時在全市開展了“萬斤良種送百戶”活動,選取100家示范帶動能力強的種糧大戶,每戶分發(fā)100斤小麥新品種進行試種,通過大戶帶動小戶選用優(yōu)良品種,助力糧食產能提升。
良田是豐產豐收的根基
加強良田建設,提升耕地質量,是提高糧食單產的基礎。圍繞培育良田,現場重點示范展示了測土配方施肥、生物多效堆肥、海藻功能肥等在麥田的應用情況,技術人員分別進行了詳細介紹。
“加強良田建設,重點掌握好‘改、培、保、控’四字要領,因地制宜,不斷提升耕地質量?!痹谝黄L勢較好的麥田,青島市農技中心高級農藝師李民向大家講授提升耕地質量的技術要領。
“這是農牧有機廢棄物生物多效堆肥資源化利用示范項目,堆肥原料取材于周邊的菌渣、牛糞以及基地自產的花生殼、小麥秸稈,腐熟菌劑是我們自主研發(fā)的產品,整個條垛發(fā)酵周期約15—21天。通過就地堆肥、化廢為寶,既解決了農村秸稈亂堆亂放、畜禽糞便污染等問題,又提升了基地的耕地質量和作物產量?!痹诙逊始夹g觀摩現場,青島和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技術人員倪海平分享了經驗。
近年來,青島市先后實施了化肥減量增效,有機肥替代化肥、綠色種養(yǎng)循環(huán)農業(yè)等國家級項目,推廣水肥一體化、農業(yè)有機廢棄物肥料化利用等技術,改良土壤、培肥地力。青島市80個耕地長期定位監(jiān)測點數據顯示,2022年全市土壤有機質平均含量為1.69%,為農作物增產增收打下了堅實基礎。
良法是單產提升的支撐
“我們將‘治未病’的理念植入農業(yè)服務,在小麥生產中采用了土壤健康、植物營養(yǎng)、綠色防控全程解決方案,有效提升了小麥產量和品質?!闭f到小麥增產增收,青島德地得農化科技服務有限公司技術人員李爽透露了“獨門秘籍”。
“針對我市農業(yè)水資源缺乏、水肥利用率低、勞動力短缺等問題,我們將科學選種、精量播種、配方施肥、病蟲害綠色防控及智能農機作業(yè)等單項技術進行集成創(chuàng)新,形成了以小麥-玉米滴灌水肥一體全程機械化為核心的‘超噸半糧’綠色增產技術模式。”說起“超噸半糧”綠色高效生產技術,山東省玉米產業(yè)體系崗位專家、青島農業(yè)大學姜雯教授侃侃而談。
在青島,小麥-玉米滴灌水肥一體全程機械化生產技術已從“試驗田”進入“規(guī)模糧田”,小麥高產攻關田于2018—2022年在不同地塊、不同品種上實現800公斤以上超高產水平,被列為山東省農業(yè)主推技術,推廣經驗入選全國種植業(yè)典型案例。
防災是豐收到手的保障。針對農作物重大病蟲害和氣象災害給農業(yè)生產帶來的潛在風險,青島市在推廣防災減災技術,實施小麥穗期“一噴三防”、統(tǒng)防統(tǒng)治等項目的基礎上,創(chuàng)新導入現代信息技術,在糧食生產核心區(qū)實施智慧數字糧田標準化技術示范項目,建設墑情、蟲情、氣候、苗情“四情”監(jiān)測點和遠程監(jiān)控系統(tǒng),全面提升農業(yè)防災減災能力。
關鍵詞: